文/章琳敏 图/李晨
1954年7月,摇滚诞生,开启了一个传奇;
1965年7月,鲍勃·迪伦迪伦开启民谣时代;
1972年7月,大卫·鲍伊开创Glam-Rock风潮。
然而2015年的7月,艳阳天的热浪乘着音浪,我们在有为,感受音乐,体悟生活,共同享受一场听觉盛宴。
【Chapter 1. 当巧克力邂逅音乐】
助教光锴为我们带来了传说中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来自比利时的Pierre Marcolini. 伴着可可的醇香,我们的音乐之旅也就此开始。
首先是三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presentation.
热爱动漫的Rosa带我们走进二次元,感受ACG音乐的独特魅力。Paris为我们做了关于美国音乐类型及其代表人物的简介。从Rock的猫王到Hip Hop的Jay-Z,我们大致了解了美国音乐的发展进程。Cee从她自己最喜欢的乡村音乐歌手Taylorswift出发,具体介绍了美国乡村音乐以及Taylor个人的经历、她所受的褒奖与非议。
不同的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的感悟。报告只是代表我们对音乐的局部的认知,而真正的情感上的共鸣却来自于内心的感受与谛听。人们对于音乐的不同偏爱往往来自于人的经历与情感。诚如Cee在报告的最后所言:“音乐是用来深化或者释放情感的,我们应当有着自己对于音乐的态度,并始终坚持。”
【Chapter 2. 当视线聚焦美国】
外教Ryan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美国音乐的变革与流派。从最早的爱国歌曲开始,美国音乐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多种不同风格:有轻松欢快的Comedy,有逐渐小众的Folk,有个性十足的Jazz,有节奏鲜明的Rock。同时,他还为我们介绍了在乐坛上大放异彩的歌手和乐队:爵士之王Louis Armstrong、摇滚之父猫王等等。聆听他们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而鲜明的音乐风格,也终于了解为何有些流行足以被奉为经典,而有些流行又为何难免走向没落。
音乐需要风格,因为音乐是宣泄,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音乐是抽象的,它不及绘画或是建筑,能够给人以直观的震撼和感受。然而这也正是音乐的精妙之处,它让人从自己的生活里找到共鸣点,然后再与之同行同泣同歌。
【Chapter 3. 当流行碰撞经典】
课程的最后,助教光锴发起了一个讨论,关于选择流行还是选择经典。大家的想法各有不同,因此讨论也进行的热火朝天。经过讨论之后,每一个小组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或严肃或幽默,但都引人深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定有其妙处,而流行之所以能够流行,也定有其魅力。这个时代不会缺少流行,但也不能缺少经典。流行给人以宣泄,而经典给人以平和。行走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有偏爱,无偏废,才应当是值得推崇的中庸之道。
伴着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我们陷入了沉思。窗外,阳光依然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