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为朱辰,有为长期员工,本期初中夏令营负责人。关键词:有为青年、发胶美男子。图右为上镜率超高的营员徐铭希。
第一次尝试为期十天的夏令营,第一次使用全新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第一次觉得在夏令营期间耗尽心力,第一次发现营员和志愿者在夏令营中的身心极限……许多的第一次,使得这期夏令营在开始前充满不确定性,执行时时有困惑,结束后感慨良多。
我在预备启动这个项目时想:前一期冬令营已经可以做到了80分,如果再一次复制相同模式,查缺补漏,也许可以做一期上90分的夏令营。然而一再的重复并没有新鲜感,如果我是这样想的,参加夏令营的营员会怎么想呢?
才艺双全的营员章熠铭
怀有这样的预期,我开始寻找新的可能性,当4月份确定要做一期“服务性学习”主题的夏令营时,我给自己的目标定得很低——只要60分。但在夏令营结束的这个时候,多亏志愿者的努力和营员的相对配合,我觉得这期夏令营可以打70分。
根据以往冬夏令营的经验,初中生冬夏令营应该以体验和参与为主。过于抽象的知识,呆板冗长的讲座,长时间的室内逗留,都无法获得初中生的青睐。我们强调的夏令营知识性,应该渗透在活动的生动形式里。这条宗旨在以往架构里的冬夏令营里不断被强化,收获了越来越好的反响。以至于我们今年一公布夏令营招募消息,不出三天名额已然一空。
但是,尝试新内容新形式,又让我们撞回到这堵禁忌的墙上。
虽然在课程准备期间,我们志愿者已经准备了大量活动来调剂课程的枯燥部分,并尽可能调低了教案的原有难度。但强调研究性学习的一期夏令营,不可避免地贯穿着知识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营员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和悬殊的适应性。我既看到了大约三天时间后就进入状态,整组表现一路上扬的小组;也眼见从一开始到结束都苦苦挣扎的营员。而更多的营员,被全新的课程模式驱使着,表现好一天糟一天。
原因之一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在PEER的课程体系中是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一大模块,它预设参与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知识素养,如自我学习能力、媒介素养、思辨精神、沟通表达技巧、审美和独立思考能力等。而我们参考的PEER课程开发对象,是不发达地区的高中水平学生。在要求志愿者学习掌握教案的基础上,再给出一套完善的初中生课程体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参考我们以往的冬夏令营经验,我觉得这里勉强及格。
其他原因,有志愿者执行经验高低之分,营员家庭和学校受教育背景等,不想过多强调。
其中四个组的宣传海报
好消息是,在夏令营期间再三强调以参与和体验为主的宗旨后,志愿者加强了课程引导,根据各组情况不同程度地收紧学生自主性,最终完成了八个完整的课题并实施了行动。这八个课题分别是:
一、三门方言现状研究
二、广润社区居民近视情况及分析
三、珠游溪水污染调查研究
四、城北村健身器材使用状况调查及改善
五、台风信息的发布传播及防台事项
六、社区火灾的预防与应对
七、帮助三门县小学毕业生适应中学生活
八、三门美食的饮食健康与卫生
对应的行动是:
一、三门方言配音视频
二、广润社区街头清洗眼镜及防近视宣传
三、珠游溪夜跑宣传活动
四、城北村健身器材使用社区宣传(针对老年人)
五、超市防台采购挑战赛
六、蟠龙公园防火宣传
七、小升初生活指导手册宣讲和发放
八、向三门小吃制作者发放手套,口罩和头套
在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上,营员邀请了他们的父母,他们帮助过的人,和在夏令营期间帮助过他们的人,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和数天来学习的一点一滴。在回顾的过程中,营员体会到夏令营课程的完整性,每组都拿出了认真的态度来分享和总结。分享会的气氛最终使营员意识到,一场夏令营除了外出好玩的体验外,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的思考,还有他们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快乐。那个时刻,我觉得前九天来的困惑和压抑都得到了释放,也证明了这场夏令营的教育意义不亚于它的趣味性。
总之,这次夏令营瑕疵和收获对半,横向比较起来,似乎我们在营员体验上还退步了(笑)。无论在以后的操作中是否还要做“服务学习”的主题,我认为我都已经触到了本地初中生和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的极限,夏令营应该继续坚持以往参与和体验的宗旨,而教育宗旨的实现,应当更好的融入在参与的趣味之中。
作者:朱辰
照片:王淼、李晨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