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我还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作为一名短期志愿者参加了有为图书馆的第一期冬令营。
两年半后,2015年7月,我已经是在有为工作了一年的长期志愿者,本期高中夏令营的统筹人。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和心境。这一次,就从统筹人的角度来聊一聊高中夏令营。
本期高中夏令营从2015年5月开始筹划,主题为“青春 梦想 大学”,历时一个多月,开了六次线上会议,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志愿者共同完成了主题为“青春 梦想 大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七天的夏令营活动分为四个版块:艺术、工具、探索、大学。
设置艺术这个版块,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营员开拓视野,而实际的效果也达到了我们的期待。夏令营中,关于艺术的活动有话剧、艺术史分享、摇滚音乐、古典音乐,在营员的反馈中,有很多营员都表示艺术类的活动让他们开拓了视野。其中,话剧活动很受营员欢迎,原因除了志愿者精彩的话剧表演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
世界这么大,谁都想去看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并且知道如何实现这个梦想。要是经历过风餐露宿的你,能够来和高中生们分享一下搭车或者骑行的体验,可爱的营员们也许会回馈你一碗“说走就走”的鸡汤。
少年总是有梦的,但实现梦想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自己。“工具”这个版块,目的是让营员了解各种不同的技能。在本期夏令营中,志愿者实际上是把“工具”和“探索”涵盖在同一个活动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动,让营员接触辩论、互联网众筹等。譬如,辩论赛为营员提供了争议性讨论的背景,给营员提供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而活动的教育目的就在于,通过实际参与后,尝试让营员了解,批判性思维是面对复杂性问题的有力工具。
原本我希望能招募到擅长编程的志愿者,来做一些科技类的活动,让他们了解到,在互联网世界里,编程可以为他们实现什么。然而最后未能如愿,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理工大神、技术大牛也参加到有为冬夏令营中来。
在“大学”这个版块中,我们的志愿者设计了:认识自我,大学专业介绍,MOOC(在线学习)等活动,目的是希望营员对大学有一点了解。
设置这个版块的念头,源于我个人在图书馆的工作经验。三门的学生,除了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在高考填志愿之前都不会去考虑大学、专业这一类问题,只有等到填志愿火烧眉毛了,家长和学生才会着急。然而急却没有什么用,因为很多家长和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喜欢什么,除了自己高中学的几门课程外,大学还有什么专业。我个人作为高中夏令营统筹人,非常希望高中生能够在高中夏令营里视野得到开拓,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点点思考,哪怕只有一点。
另一方面,我们从营员的匿名调查问卷中获得的反馈是,有11位同学认为大学及大学专业的活动让他们最受益,这占总数的1/3,而认为高中生接触大学内容有点早的营员只有1位,两相比较,可见更多的营员认为“大学”类活动是让他们受益的。此外,即使是有7位营员不喜欢的MOOC活动,也有4位同学认为从中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如果负责该活动的志愿者与营员的互动多一点,讲台经验丰富一些,可能反馈效果会更好。
最后,感谢各位夏令营志愿者,在一个月的筹备过程中,虽然学习、工作繁忙,仍然抽出时间设计活动,参加线上会议,容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督促。谢谢宣传组靠谱而又勤劳的小伙伴李晨同学,让我能安心地投入到夏令营的活动中。也谢谢各位营员,积极参与,让志愿者们的付出获得回报。
图书馆员工和所有志愿者的合影
作者:刘鑫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