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为,素养课是一本好书|阅读的玩法①

2021-04-17

阅读从不是简单的看一本书,也不是枯燥无味的孤独之旅。有为一直希望通过有趣的阅读,让读者们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探索、学习和成长,在多元的教育体验中启发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未来的主人。同时,在阅读中和他人产生真正美好而深度的“羁绊”。

所以,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有为图书馆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系列新颖有趣的阅读玩法,包括参与式读书会、桌游与阅读、自然教育与阅读、一人一书等。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在素养课中促进孩子的阅读和成长。

当我刚接手有为的素养课程时,我对它的理解非常模糊。什么是素养?什么是全人教育?这些高度概括性的概念离我们每一个个体,离我们的教育仿佛很遥远。但实际上,正是有为素养课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让每一个参与课程的孩子好似翻开一本本五光十色的大书。书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最终都归结到一个字,一个大写的人。

 

 

今天我想和读者们一起聊聊:有为素养课里到底有哪些让孩子受益无穷的书,孩子们又是怎样去“读”的。

 

01  项目制学习,一本常看常新的书

 

在社区学堂,我们最常讲的一个名词就是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学习。所谓项目制学习,就是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做项目的过程,让学习者通过完成项目在过程中完成学习的目的。

这看似很抽象,让我简单举个例子:

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即学校将举办一次辩论赛,而每个班级都需要参加。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们会做什么呢?首先,他们会有一个大概的目标,这个目标往往是希望班级能够取得名次,也很有可能是要去拿冠军。这时候,一个项目的雏形就呈现了——孩子们需要一步步走向拿冠军这个目标。而接下来,他们需要选出参赛的选手。可是怎么选呢?可能会有10多名孩子希望参加,但辩论赛只有4个位置。于是,这些孩子只能先想办法共同商定一个选拔机制,比如先在班级内进行几次选拔赛。于是,虽然他们最终选择了4名参赛选手,但不得不马上面对下一个问题——剩下的孩子非常难过,也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提出希望剩下的同学成为2队,既帮助1队队员准备比赛,也随时准备替补应对突发状况。再接着呢?也许他们会输掉其中的一两场比赛,也许他们会遇到团队内的矛盾,也许他们意识到除了研究辩题还要研究对手和赛制……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孩子们就是基于一个“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辩论大赛中夺冠”这样一个项目在进行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呢?他们不仅学会了团队配合和民主商议,也学会了制定目标、明确规划以及应对失败。在一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之中,他们享受着解决问题的快乐,也从多个维度得到了成长。不管他们有没有得到冠军,你还会为他们下一次歌手大赛,运动会或是将来工作中的某项任务担心么?

有为基于项目制学习设计的素养课程,就是这样一本本常看常新的书,每个孩子处于不同时段,以不同的心态翻开这本书,都能够学到不一样的知识、技能以及其它生活所必须了解的经验。素养课同样是一本大书,它连接着其它许许多多不同功能的书,它就像一个检索目录,亦或是电话本,当我们沉浸其中,那些好书自然浮现其中。

 

02  4P学习法,让你欲罢不能的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雷斯尼克教授是享誉全球的“乐高”教授。他和他的团队共同开发的scratch少儿图形编程软件,至今仍然是影响力巨大的编程普及型软件。他所撰写的《终身幼儿园》一书着重强调了scratch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并改变青少年的方法,即4P学习法。

4P学习法,即project(项目),play(玩耍),peers(同伴),passion(热情)。雷斯尼克教授通过比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学习发现,当这四种全部具备时,学习发生的场景将是最高效,也是影响力最强的。

同样,让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想很多家长可能深有体会:也许一个孩子并不“擅长”学习,但他绝有可能“擅长”打游戏。对于一个孩子成绩无法提高,但却在王者荣耀里有很高的段位,我们往往会眉头一皱,将之归咎于对游戏的沉迷。

 

那么现在我们换一种思路,假设打游戏也是一种将被考核的学科。我们会发现,真正出问题的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孩子在学习其它学科和玩游戏时的“学习场景”发生了变化。换言之,这四个P的多与少,决定了孩子能够多良好地进行学习。试想一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目标明确(就是要赢),是一个和同学朋友(同伴)玩耍的过程(玩耍),也同样充满激情(因为激励回馈路径短,孩子的学习成果很容易得到奖励)。

 

而真正的学校学习呢?我们老师一般会把“玩”跟“学”划分得泾渭分明,既然在“学”了,还怎么“玩”呢?同样,我们的学习一般不鼓励合作——做作业就好好自己做,怎么能交头接耳呢?我们的学习有明确目标么?没有,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好成绩,也只能想着我们下一次要超过多少同学。这种竞争能带来良性的激励吗?——自然,学习的热情也只能是在被不断的消磨。

Scratch编程系统并不适合中国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场景,但这不妨碍我们将4P学习法请入课堂。而事实上,有为的素养课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将课堂控制在10~15人,确保每一个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能够发生紧密的伙伴关系。同时,我们将那些被视作“玩”的元素,例如脱口秀,动漫,爬山,野炊等带入课堂。以此前的《大语文与脱口秀》为例,去思考“脱口秀为什么好笑”总要比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写得好”让人更有热情。

正是利用4P学习法,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本欲罢不能的书。有为素养课就好像是90后记忆中的冒险小虎队丛书,我们总是想多翻两页,也总希望在将揭秘卡放在答案处之前自己钻研出答案。那份单纯的快乐,是读书可以带来的,也是素养课应该带给每一个孩子的。

 

03  翻转课堂,一本由孩子写的书

 

 

最后要介绍的一本书,是孩子们自己写成的。有为的素养课希望将课堂翻转,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就好像手中拿着笔,亲子把一本本小书写就。他们不仅能够将课堂书写得有模有样,更能够产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

话不多说,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神来之笔吧:

 

 

在有为,阅读是一件习惯成自然的事。有为的素养课,当然让孩子们接触了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好书。他们在阅读中成长,也在阅读中认识自己。但我更希望向大家介绍这些素养课中不易察觉的阅读过程,这一本本同样精彩的书。正是这些书,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每一个孩子。

阅读,要慢工出细活,素养课亦然。不断地、反复地去品读这些大书,成长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至于教育,且看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