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创作大赛——清水落月 by 三门中学 朱梦霞

2014-06-28
   静静地落月河穿过静静地落月镇,河边的青石板铺出江南水乡的情怀,杨柳交织出团团的绿意,在这吴越之地赋一曲无韵的离骚。
   谁的二胡声被风送来,单薄且凄婉地依偎在小镇古朴的空气中。一位身着蓝色布衣的老人缓缓地拉一曲《二泉映月》,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盲人眼睛,让人看不见他的内心。这是一般艺人打扮的人,然而对小镇的人来说,他却是个不一般的存在,没有人知道他何时来到这个小镇,也没有人知道其眼镜后的眼睛是否明亮,他的二胡声存在于大多数小镇人的童年和现在的梦中,和每个小镇人的血液一起奔涌在他们的血管里,也溶解在落月河的水里。
   老人被小镇的人称为“老三”,每天坐在小镇唯一一条街的街口,从清晨到日暮,看街上的人来人往,没有游子会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因为老三的二胡声总是不急不缓,带着悲哀和温暖,而且他只拉一手《二泉映月》,执着地只拉这一首。小镇的人对这首曲子早已烂熟于心,并且经常无意识地从他们口中飘出,不同于老三的调子,轻快明媚。三年,三十年,始终是这样的江南,画扇不仅遮着微雨,也遮住了小镇的视线。因为看不见,所以觉得时光静止,只有落月河在缓慢流动。
   直到有一天,老三渐渐发现听不到人们的脚步了。青石板铺成的街上在没有拿着蒲扇和茶壶四处找人下棋的七旬老人,没有了约好一起喝酒的汉子们,没有了放风筝的小孩和四处溜达的流浪狗,只有他的二胡声伴随着一两声“永久牌”的清脆铃声盘旋,上升,消散在云端。小镇的人终于越走越快。姑娘们不再一生素色衣裙,青年们开始西装革履;街边新开的那家酒吧,饶舌的摇滚和暧昧的情歌,来自外面世界的声音,时时盖过老三的二胡。人们不常听的老三的二胡声了,但他们也不怎么在意,因为利益,名誉,有很多东西加快了他们追逐的脚步,只有落月河还是悠悠走着。
   终于有一天,那条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要被修成水泥地了。那一天,几乎整个镇子的人都来了,被撬开的青石板堆在一旁,露出红褐色的土壤,像一只受伤的兽失掉了皮毛,便露出血肉模糊的伤。那一天,没有人听到老三的二胡声,是机器的轰鸣声太响了吧?
   一个月亮西斜的夜晚,两个醉醺醺的年轻人互相搀扶着从酒吧出来,蹒跚着走到路口,曾经老三永远坐着的地方,现在已成了一盏路灯,惨白的。醉的不省人事的他们无意识地哼着几个调子,轻快而明媚。月光就像冰过的砒霜,妖冶,迷醉,洒在谁的伤口上?
   月亮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