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营员领略建筑之美 by 2015冬令营志愿者魏云琪

2015-03-29

冬令营首日,互相之间仍处在磨合期,又是个昏昏欲睡的下午,那么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手工吧!所以我来了,引导大家为穿越到远古时代的考古学家们营造庇护所。

营造庇护所,活动名称似乎已经很清楚地告知了活动任务,但似乎又不那么明晰。

什么是庇护所要什么样的庇护所用什么材料来搭建怎么搭建庇护所问题一堆一堆就来了。

所以我的任务的第一步,就是为旅行者们明确他们的任务,理清思路。前期,我会介绍远古时期原始人类造房的方式,比如穴居和巢居,以此来告诉营员们:原始时期人们建造的房屋是受所处环境,所能获得的材料,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的。而为了搭建庇护所,首要任务是搭建起内部的结构,接下来外覆茅草呀泥土呀木板呀等等,一个能挡风能遮雨能睡觉能玩耍的庇护所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动手环节了!抽了签,分了组,讲解了规则,分发了材料,大家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活动分成五个组,还是从A组绑扎组说起。看起来这组一切都进行地非常顺利,最终的搭建也很成功。组员们居然还设计了可以模拟打开的门,贴心又周到。

B组摞叠组可是惊艳了全体营员和志愿者的眼。成果全部来源于组员们自己,设计阶段是组员们自己出的点子,搭建阶段也没有请任何外援,连建筑学专业的带队志愿者姚昊牧也不得不承认“这群初一的孩子简直能够秒杀大部分大一学生的作业啊”!

到C组井字组了。可算是为难他们了。是我的考虑疏忽,给出的参考案例比较难理解,以致于后来带队志愿者反映说搭建过程中组员们数次想要放弃。还好小营员们都坚持了下来,成果也非常赞哟。

D组廊桥组是完成地最快的一组了!他们不仅搭建完成了结构,还为自己的庇护所糊上了报纸!这大概是最暖和的一个庇护所了吧!

E组榫卯组一定需要特别介绍一下,不要看他们的成果不过只用了区区几根棍子,看起来不咋地,这可凝结了好多人的心血呢!大家有的锯,有的凿,有的锉,好多人来帮忙依旧焦头烂额。所幸大家的庇护所最终还是直挺挺地立起来了!与其他四组都不同的是,E组没有用任何绳子扎带和铁丝哦!

大家依次上台介绍完各自组的方案之后,我又继续向营员们大致介绍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以及现代建筑的不同。遗憾的是搭建花去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结尾太过仓促。

总得来说呢,大家的成果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都超出了志愿者的预料,值得大大表扬。而我希望呢,营员们通过这样一场“手工活”,不仅仅只是收获了一下午的开心,更能感受到团队活动的乐趣和力量,还能明白,一栋房子从无到有,绝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一栋房子的美到底会体现在哪里呢?它炫酷的外形?它穿来穿去的有趣的空间?当然。但是别忘了,还有你们看不到的地方——它蕴含着逻辑之美的结构。